首页 | 学院概况 | 学科建设 | 本科教育 | 研究生教育 | 新闻传播大讲堂 | 规章制度 | 质量工程 | 实验教学中心 | 党的建设 | 学生就业 | 团学工作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院长致辞>>正文
忍耐是一种智慧——杨晓峰院长在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
2022年05月23日 商务传媒学院 

亲爱的2022届毕业生们:

以往的毕业典礼,我常以感慨时间流逝的方式作为离别的开场白,总嫌时光匆匆,感觉刚开完迎新大会,却要准备毕业典礼了。

但对于2022届的你们,日子却稍显漫长,“大学才四年,疫情已三年”,不定时的线上课、耳朵上的勒痕、手机上的绿码、习以为常的远程面试,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们大学时光的非同寻常。但还好,最艰难的时光,我们携手捱过了。

疫情扭曲了时间的刻度,让全世界的人们倍感煎熬,并将我们本来应该无限大的场景局限于尺寸之间,我们每天都在希冀中等待疫情的终结,而后失望。从最初的武汉,到此刻的北京和上海,不能完全确定的病毒走向依旧让我们焦虑,让我们的神经变得紧张,但也将我们的心劲锻炼得更加坚韧,让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毅力。人生和这个世界一样,当无法决定未来是艳阳高照还是疾风骤雨的时候,最好的方法就是忍得了动荡,耐得住焦躁,如龙潜深渊、藏锋守拙、养精蓄锐。因此,今日此刻,我想跟大家谈谈“忍耐”。

这四年,我们一起忍耐、一起等待、一起准备!忍耐是我们的才华,忍耐是我们的智慧。

忍耐不意味着躺平式的逆来顺受,更不意味着无所作为。忍耐是大爱,是为己、为家、为国变得更好的蓄势;忍耐是坚守,是哪怕直面惨淡,也横下心要去坚持;忍耐更是责任,是不吭一声顾全大局的担当……忍耐融入了韧性、耐性、品性等关键词,是既全面又高级的智慧。

首先,忍耐是一种“顾大局”的韧性。韧性恰恰是正面刚的另一种诠释,是绝地反击前的蛰伏,是审时度势,是根据环境调整战略战术。有些时候,唯有如蒲苇般的韧性,才更适合这百转千回的人生状态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有云:“尺蠖之躯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无论是前者的先屈后伸推动自己的前进,还是后者的冬眠蛰伏保证自己的生命力,先哲们所传达的含义,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——韧性。

理学大儒王阳明也说:人须在事上磨,方立得住。打磨的什么?我想,应该打磨的就是韧性。这种打磨是顺境时不得意忘形,逆境时不妄自菲薄。尤其是疫情未尽的当下,焦虑和浮躁在所难免。能抚平你生活毛躁的,可能只有韧性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生生不息,除了有斗争的气概,更有韧性的智慧。

其次,忍耐是一份“识大体”的耐性。毕业前夕,多位弟子找我聊天,聊就业形势,聊对未来的茫然,我感慨良多。在此想告诫大家,其实人的不自由、局限、缺憾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;我们需要内心的独立、个体生命的觉悟。刘晓蕾在《醉里挑灯看红楼》中写道:“谁能孤独而自由?是黛玉,让孤独开出了诗意的花。善用孤独的人,才是一个完整的自由的人。”

可善用孤独,得有耐心。身处疫情时代,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耐性。这是得体,是风度,是生活的艺术!这比信心重要!如果失去耐性,我们就会急躁,急躁就会犯错;倘若我们有足够的耐性,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抽丝剥茧中寻到转机;一旦出现转机,信心也会纷至沓来。如今,持久的耐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显得极其稀缺,比如,别人的诉求还没说完,我们经常打断;一本书,翻几页就放一边;电影,需要两倍速快进播放……,我们看似一路高歌猛进,却其实是丢失了耐性的基本品质。老舍曾说,“生活是种律动,须有光有影,有左有右,有晴有雨,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。”

最后,忍耐是一种“担大任”的品性。一个对这四年大学生活深感满意的同学,必是经过努力后方能有气定神闲的享受,是忍耐的最大回报。就像我们爬不远处的兰山,只有气喘吁吁、躬身慢行,方能欣赏大好风景,才能赋予爬山实质的意义;但如果坐缆车直达峰顶,那只是游山玩水而已。也就是说,凡忍耐都需身体力行,当然会存在任何历险;反之,则一切当然没有意义。

其实日常生活的核心,就是如何善待每个人仅此一次的生命,我们“动态清零”的政策不就是如此吗?如果我们珍惜生命,还会因为小的苦恼而质疑生活吗?疫情中我们见证了多少苦难,就见证了多少感动。越是在无常与变幻中,我们越是要鼓起勇气,越使自己不迷失品性。疫情防控的经验就是一步步懂得满足;封校了,才知道自由出入校门的日子多么清爽;发烧了,才明白健康的日子多么晴朗;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,忍耐使我们拥有更多优美洒脱的姿态!

亲爱的毕业生们,时间有限,言虽有尽,但情不可终。在你们即将开始新的征程之际,所有的祝福都无法代表我全部的心意,如果只能许下一个心愿,我惟愿我的每一个弟子:喜乐平安!

谢谢大家!

已是首条
下一条:也谈企业文化——杨晓峰院长在202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
关闭窗口
商务传媒学院 Copyright©商务传媒学院,2014
地址: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薇乐大道4号商务传媒学院,邮编:730101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电话:0931-5252090 版面设计及技术支持:张金溪